熊市赚钱术: 中国本土对冲基金试水

来源:《南方日报》

阳光私募对冲型产品表现可圈可点。在有业绩记录的10只对冲基金中,除了创赢2号和梵基投资旗下的梵基一号今年4月份以来分别录得12.37%和14.87%的收益之外,其余产品的收益率虽然均在1%以下,成立半年来净值也仅徘徊在面值附近,但相对于大盘来说,依然表现优秀。

  今年4月11日,易方达采取对冲套利策略的专户开始运行,一个月净值增长了2%,同期市场下跌了6.2172%,而且这一绝对收益产品的波动率非常小,约比市场低了15%。

  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获利最多”,上述基金公司的专业人员如此评价现有的创新体制,“例如第一个做ETF套利的人获利颇丰,但是当大家都做的时候获利空间就相当有限。”

  “永远做空指数,做多股票,赚的就是投资组合跑赢市场的钱。”深圳挺浩投资总经理康浩平对记者解释说。但对冲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,如果投资组合跑不过指数,或者指数涨,组合在跌,被双杀怎么办?

  康浩平在2010年10月份就成立了一个对冲套利专户,该产品一直保持低波动且净值稳步向上的完美曲线。截至今年2月25日,该产品收益一度超过21%。但随后市场风云突变,康浩平重仓的医药消费以及中小盘股都经历了一波较大幅度的下跌,康浩平的投资组合非但没有跑赢市场,反而跌得更深,对冲产品更面临着“腹背受敌”的局面。

  从海外市场来看,全球股市大幅震荡,加上欧元危机和美债危机的连锁效应,许多全球性的大型对冲基金都出现了数百亿美元的亏损。根据对冲基金研究公司Hedge Fund Research预计,今年8月,平均每只对冲基金的跌幅达到了4.1%,创出史上第四大月度跌幅。可见,即使是被冠上“稳赚”美名的对冲基金也不一定真的能hold住市场。

  130/30基金呼之欲出 探索

 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,130/30基金是引入对冲工具的一个稳健性尝试。

  作为目前海外基金业炙手可热的创新品种——130/30基金在发达国家的基金行业已经相当流行。该产品的特点是,在不增加基金市场风险敞口的前提下,增强其选股的超额收益。因此,一经创新,迅速成为海外创新基金的重要方向。日前,中证指数公司与富国基金合作开发了沪深300富国130/30多空策略指数,作为对中国市场内发展创新的130/30指数基金的前期研究。

  130/30基金的具体操作方法是,基金在使用全部基金资产买入股票的同时,还可以利用杠杆,从市场上融入相当于基金原有净值30%的证券,并抛空这部分融入的证券,再将抛空所得的现金买入自己选好的股票。这样,130/30基金的实际投资组合变为多头130%与空头30%的结合,基金的净风险敞口仍然保持在大约100%。而基金经理主动选股的杠杆则放大至原有130%。

  富国基金表示,130/30指数是多空对冲策略在A股指数产品上的首度应用。但初步研究显示,未来130/30基金的实际运行仍面临着三大个困难。首先,目前可以列入融券范围的上市公司过少,影响选股效率。障碍之二是目前融券成本较高,约为海外水平的六七倍。而最关键的障碍是“机构融券获得资金不得再买入股票”的规定。

  130/30基金的关键之一是,利用30%的融券卖出资金来转买入基金经理看好的个股。如果卖出的资金无法动用,则这个模式的运行将受到很大的限制。但研究初步结果发现,融资融券业务的一些条款,对产品创新造成了不小的障碍。而类似的情况在其他绝对收益的产品创新中也有反映。